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1920-1940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上世纪初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质量管理也走向规范化。其主要方法是:设立专职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工作,并派出专职检验员,从事生产过程的检验把关。这种方法对于大批量生产方式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
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40-1960
检验质量管理方法虽有其成功之处,但也有其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只能将每道工序的不合格品挑选出来,但并不能降低废次品。也就是所谓的仅仅是“事后把关”。因此,到了四十年代,以美国休哈特博士为主的统计质量管理方法得到重视和应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质量管理不仅需要事后把关,更需要事先预防,因此将数理统计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到质量管理之中。对生产过程用控制图等方法加以监控,从而达到预防和降低废次品的目的,同时对产品抽检的标准和方法也作了科学的规定。
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0-1993
六十年代,随着生产力水平日愈迅速的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过程,而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运用的方法也应是多方面的,正鉴于这种的原因,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随之产生。
第四阶段:6S质量管理阶段1993至今
“6S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主要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本的标准是ISO9001:2008,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小件工段邵晓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