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改速递 -> 正文

党旗领航培育新时代“传火者” ——多维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发布日期:2023-09-08  来源:   点击量:

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经济管理系成立了以基层优秀教师党员、大学生党员、团员干部为骨干的志愿党史宣讲团队“传火者”。宣讲队以“读+学+讲+演”为路径,线上线下双向驱动,推动以党史学习为主的“四史”教育走深走实。

关键词:党史学习  新媒体网络  传火者  双向驱动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宣传提出明确要求,而且特别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对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的要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必须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创新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变“被动记”为“主动学”。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创建宣讲品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坚持党建带动团建,加强党、团、学组织联建共建,以团队建设培育为纽带和契机,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对象在师生中实现全覆盖,以高校为主阵地,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1.党旗领航、提高站位

传火者志愿宣讲队成立之初就将政治性与思想性作为成员选拔与培育的基本要件,以党中央政策为指向,快速响应,积极在基层党团组织中发动号召,选拔政治合格、专业过硬的优秀师生党员、团员干部等加入团队。定期组织专题学习教育,夯实思想根基,把稳政治方向,不断提质培优团队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团队成员坚持以“传理想信念之火、传民族复兴之火、传青春奋斗之火”作为团队开展工作的目标,引导师生成为“两个确立”忠实拥护者与“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2.政治为先、保证质量

团队利用师生融合党支部的政治学习、主题团课、主题班会等平台开展专题党史宣讲或革命人物故事演绎呈现。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与第二课堂平台的无缝链接,通过团队中学生的积极宣讲,使大学生从“我听讲”翻转为“听我讲”,达到党史学习意识及价值“入脑、入心、入行”的根本诉求。逐步实现校内党史宣教影响效应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全覆盖。

(二)锚定目标,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多维度范式

传火者志愿宣讲队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对政策进行细致解读,对形势进行客观分析,按时间节点部署并常态化开展党史与时政的学习任务,鼓励师生从读原著、阅经典入手,从底层逻辑探究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的理论精华。以团队集中观看学习党史纪录片与主旋律影片为路径,丰富师生对党史发展与革命故事的具象化认知。定期举行学习分享沙龙,交流党史学习宣传心得体会,查摆短板及困境,集思广益研究工作方略,有效落实宣讲任务并高效提升工作品质。团队通过不定期调查大学生群体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认真分析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真实的关注点与施教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在多维度开辟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实施路径。

1.朋辈引领开展多媒体网络宣传扩展党史学习教育高度

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在网络多媒体平台的深度发展融合,在团队前期组建过程中,经过对学生多媒体使用习惯及喜好的摸排调研,摸索出多种紧密切合时代发展特色的创新融合策略。团队根据党史发展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核心特点,回溯典型人物传奇,对经典战例进行复盘,对先烈群像进行描绘;撰写宣讲稿件并编制PPT,同时采集混剪视频,反复演练宣讲。前期准备过程中,培养团队成员主动深度学习党史的意识,强化对党的情感认同与党的奋斗史的理性认知。充分开发使用成熟的多媒体平台进行跨维度宣传。利用“两微一端”进行图文宣传,利用以抖音及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视频宣传。在短视频受到大学生群体追捧的情势下,充分把脉大学生群体学习习惯和接受信息的喜好倾向,让党史宣讲志愿者在自媒体平台中崭露头角,在聚光灯前担当主角,在朋辈群体中树立模范形象;通过志愿者党史宣讲视频拍摄,后期处理,平台展示;吸引更多师生关注党史学习内容及团队运行动态,以达到整合网络多媒体资源,占领网络宣传阵地的目的。通过红色主题视频作品的创作、表演、展播,扩大影响效应,丰富党史宣传的形式与内涵,叠加要素共同推进大思政教育形式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官方网站+自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商业网站”宣传同步覆盖更新,互联网育人全升级,正能量传播聚合力。

2.沉浸式开展“大思政课”实践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度

以舞台剧的排演作为党史学习宣传方式,以真实人物事件为依托,在尊重史实与原型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以现有硬件设施为平台,由教师督导,团队操盘,通过主题剧幕的排演,让志愿者产生代入感,在过程中体会理解角色,深化对信仰的认知。团队从“寻访革命者”到“扮演革命者”,再到“感悟革命者”;实现了对革命精神的深度理解与思想意识的升华,进行“时空对话”般传统融合现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参与共同完成“沉浸式”的思政大课;激发大学生对党的拥护、热爱之情,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信念与决心。

3.校地联合拓展实践基地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广度

在保持主题学习、征文撰写、场馆参观等传统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同时,还积极联合社区等单位,创新发展以社区微党课、人物访谈、情势调研、作品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传火者团队在社区、中小学校、青少年宫等校外单位结合特殊时间节点进行多形式的党史宣教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衍生出校社间以志愿者师生为联结纽带进行优势互动的范式,保证了党史宣教的辐射效应,有效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

三、成果成效

截至目前,传火者宣讲队保有师生党、团员志愿者32人。已开展线下党史主题宣讲60余场,拍摄党史主题宣讲微视频超过100部,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短视频2部,时政理论宣讲视频4部,其中由杨雅涵教授主讲《未来关键词·清洁能源》,周子诺主讲《未来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刘昌洋主讲《未来关键词·数字经济》等3部时政宣讲作品被省委教育工委推荐到省委宣传部,经遴选在学习强国”“川观新闻”“四川观察”上展播。团队创作“榜样故事我来说”宣讲视频15部,其中由龙黎欣主讲《改革先锋刘永好》被四川省教育厅以第一排名推荐教育部,由李桃主讲《大国工匠高凤林》也被学校党委宣传部推荐上报。团队在多个短视频自媒体平台共发布党史主题宣讲作品60余部,各平台点击浏览量超过3万余次。

与此同时,团队探访德阳本土志愿军老战士并依据真实人物故事创作《我们的父辈》与《传火者》两部微电影,线上线下观看人数逾2万人。其中《我们的父辈》被德阳市旌阳区融媒体中心和绵阳两弹城干部学院推荐展播。《传火者》被德阳市广播电视台推荐展播,主创团队的故事被《德阳日报》直播德阳栏目采访报道,在社会面形成了广泛而良好的传播效果,传火者品牌效应显著。

四、经验总结

基于全维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宣传的育人工作实践,其核心要义在于: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敢于且善于主动抢占意识形态宣传的话语权。党旗领航,心之所向,在高校师生思想意识与育人实践动向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联动。

2.在全向维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及宣传的主动性,积极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索实践,让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思考者”再升级为“宣讲者”,积极化身为“传火者”。

3.在系统化实践育人全过程中,不断融入大思政课理念,强化沉浸式体验感,让学生学有所思,工有所得,真正达到对党史的深度理解和内心认同。

4.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等工作与主题活动及赛事相结合,刺激师生积极性,强调师生获得感。

目前工作实践中存在学生参与覆盖面有限,政策支持不足,经费缺乏等客观困难。计划在后期的工作推进中,进一步夯实品牌底蕴,积累优势,将育人工作内容从“广而多”逐步过渡到“专而精”。

五、推广应用:

此案例适合在高校及校外企事业与社区等单位进行推广交流。其应用场景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时全向覆盖。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需注意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实践中,对于政治性及正确性的把握,避免出现曲解史实或政策等情况的发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0838)2604678 地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第二教学楼北面1楼

Copyright©2011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