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
(2018)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 录
一、企业概况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二重)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所属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和中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近60年来,中国二重先后为中国及世界市场提供了超过两百万吨的重大技术装备。
中国二重具备一次提供900吨钢水、700吨钢锭、500吨铸钢件、400吨锻钢件的能力,是世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少数具备极限制造能力的企业。中国二重主业涵盖大型成台套装备和大型铸锻件、大型压力容器、大型模锻件、大型传动件装备制造,可为冶金、矿山、能源、交通、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重要行业提供系统的装备制造与服务。

图1 中国二重世界之最大国重器:8万吨模锻压机及其典型产品
在成台套装备制造领域,中国二重是冶金成台套装备和智能化锻造装备工程总包的核心供应(服务)商;在大型铸锻件领域,中国二重是AP1000、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机型全套铸锻件和关键零部件重要供应商,是中国唯一能够提供“三峡级”70万千瓦水电机组全套铸锻件和批量生产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成套铸锻件的顶尖供应商;在重型压力容器领域,中国二重具备单体2500吨级以上超大、超厚重型压力容器整体装备制造能力,是中国大型核电、化工重型压力容器的骨干供应商;在大型传动件领域,中国二重是大型冶金、水利传动件装备制造的优势企业和中国主要的大型风电增速机、风机主轴和风机偏航变浆系统制造基地;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二重是中国航空模锻件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和航天基础装备制造功勋企业。
进入新时代,中国二重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启新征程,在国机集团“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战略引领下,改革创新,奋力推进企业可持续有质量发展,将中国二重打造成为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
二、人才战略
中国二重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公司坚持“企业首先是创造人才,然后才是制造产品” 的人才观,坚持“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用人观,坚持“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会有企业的发展”的发展观,注重创造员工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为目标,在积极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做大做强,力争早日跨入社会效益好、经济实力强、竞争力出众、受人尊敬的现代化知名公司行列。
1.营造人人成才的环境
中国二重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按照用好政策、盘活存量、守住底线、从严控制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司人力资源优化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公司相继制订《集团公司专职工程技术岗位职务评聘管理办法》、《集团公司操作岗位职务评聘管理办法》、《集团公司管理岗位职务评聘管理办法》和《集团公司岗位职务人员考核办法》,提倡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人文理念,营造“人人成才”的良好环境,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确保职工教育经费持续投入
中国二重对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保证职工教育经费持续投入。公司每年按国家政策规定标准,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对这部分经费进行财务专项管理,确保资金有效运用到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等方面。持续探索职工教育培训新的机制和模式,不断改进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
3.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障职工培训工作有效开展,中国二重投入大量资金,建有功能丰富、设施完备、面积充足的培训大楼,作为职工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的重要基地。


图2 中国二重职工培训大楼
4.组织机构保障有力
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整体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中国二重人力资源部下设员工管理、考核及教育、培训等机构,各自负责人才引进、岗位培训、岗位考核、薪酬核算、校企合作等工作。公司人力资源部代表集团或作为牵头部门,长期与区域内专业优势突出、行业结合紧密、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进行对接、加强合作,其中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合作院校的重要代表之一。多年来,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导或协调下,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员工培训、兼职教师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生产实践等领域开展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三、人才培养
1.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中国二重认为,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总体上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还须紧跟人才需求市场动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找准专业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参照职业岗位技术技能要求,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只有从使用环节前移到培养环节,才能有力保证学校培养的学生更接近企业的用人标准,更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是中国二重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和核心动力。为此,中国二重与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互动频繁、交流深入、合作紧密,参与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锻压方向)、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制订,参与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


图3 中国二重高级工程师、专家参与四川工程
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类、材料类专业建设


图4 中国二重高级工程师、专家参与四川工程
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类、电气信息类专业建设
2.联合培养订单学生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可实现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的“三赢”,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图5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签字仪式
大国重器,谁来操作?研制世界最大模锻压机,急需模锻高技能人才。为实现“大型项目建成,高技能人才到位”目标,中国二重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开办模锻订单班,联合培养,解决操作国之重器所需主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如今,模锻订单班的毕业生占据了八万吨航空模锻压机30%多的操作岗位,并已成长为优秀员工、操作能手和岗位骨干,其中,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典型代表叶林伟,被评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第六届德阳市技术能手。
3.接收师生工程实践

图6 中国二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工程实践基地
开放资源,参与职教,助力院校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推进院校搞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中国二重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很好地满足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教师顶岗及挂职锻炼的需求,成为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工程实践的重要基地。


图7 中国二重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署的专业实习培训协议
4.培训员工提升能力
为加快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研发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中国二重充分利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优质资源,紧密开展校企合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员工开展针对性培训。

图8 中国二重新员工培训
中国二重每年组织员工内部培训10000人次以上,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帮助新员工迅速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入职培训的培训内容包括: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前景规划、产品服务与市场状况、业务流程、相关制度政策和安全知识的讲解。入职培训后新员将接受为期一年的见习期师带徒培养,以提高岗位适应性和岗位业务能力。
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培训方面,中国二重紧密结合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将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满足职工特别是骨干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作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终极目标。近几年来,为加快培养一批企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研发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中国二重启动了高素质高层次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并以此推动公司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级各类人才的梯队发展。
5.开展师资互动交流
资源整合,共享师资。企业的员工专项培训和技术服务需求,可依托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高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可依托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此,中国二重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科研生产等方面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图9 校企签订兼职教师队伍共建协议
中国二重的高级技师、首席技能大师胡应华,被聘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胡应华装配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主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控制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实验师胡明华,为中国二重成功修复8万吨模锻压机的关键驱动部件。


图10 公司首席技师胡应华(图片右一) 图11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胡明华
四、协同创新
1.产教融合,深化合作
产教联盟是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知识转移提高校企双方的核心竞争力。推行产教融合,结成战略联盟,是中国二重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
2017年9月27日,“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成立大会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胜利召开,中国二重正式成为了该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

图12 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等接受聘书
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在省发改委、省经信委和省教育厅指导下,由13所学校、10家企业、3家科研院所、4家行业协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该联盟将力争在2025年,建成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产教联盟,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平台,为建设制造强省和“中国制造”西部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2.资源共享,共建平台
中国二重紧紧围绕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整合各类科研院校、技术(服务)中心资源,协同创新,共建产学研平台,开展科技攻关、共性技术研究、成果孵化转化和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发展。

图13 三方共建的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
中国二重通过参与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人才支持、注入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共建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开展航空材料检验检测服务、检测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培训。
同时,中国二重还大力支持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四川省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和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在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省级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中国二重给予人财物的支持,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重大专项项目800MN大型模锻压机工程总指挥、金属塑性成型和装备制造专家陈晓慈担任实验室的名誉主任,设备一流、条件优越的万航模锻公司成为实验室的校外中试基地。

图14 工程实验室校外中试基地:二重万航模锻公司
对于推进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省级工程实验室建设方面,中国二重重机分厂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产品数字化装配、新型智能刀具开发以及《重型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等项目的合作意向。

图15 重机分厂与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洽谈合作项目
五、未来展望
多年来,中国二重通过不断优化人员结构、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提供系统的培训以及强化校企合作,已经在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的成绩。在未来,公司将更加重视人才战略工作,紧密校企合作关系,加大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力度,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