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自我发展诊断与改进实施办法
(试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根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教师自我发展诊断运行以教师发展标准为依据,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诊断改进目标是否达成,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方案,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和提升,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 教师诊改运行的责任主体是教师个人,教学系(部)负责人负责指导教师个体制定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二章 教师发展诊改运行
第三条 实行每学年一次的教师发展诊改,教师发展诊改运行流程包括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诊断三部分。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依据信息化平台呈现的教师画像,针对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教育教学情况以及科研、技术服务与培训等方面,对标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教师发展诊断与改进。
第四条 教师在教学系(部)负责人的指导下,按照新时代双师队伍建设和四有教师标准等要求,根据学校专业群建设规划目标,结合职称晋升和专业化发展需求,从师德师风、职称学历、双师素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获奖情况等方面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结合职称晋升周期,制定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3-5年),明确自我努力方向。
第五条 每学年开始,对照教师发展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依托信息化平台,每位教师采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第三方评价等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技术服务与培训等方面相关数据,填报《教师诊改工作手册》。
第六条 依据教师发展目标和标准,结合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师德师风、基本素质、继续教育、教研科研、课程建设、社会服务、获奖情况7个维度分析现状,查找差距,发现问题,确定诊改目标,制定教师诊改年度计划,确定诊改工作任务和举措。
第七条 全面推进教师自我发展各项工作,结合教师诊改工作任务,实施教师自我诊改,研究和解决诊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八条 每年7月上旬,依托智慧校园信息平台和教师管理系统,完成教师自我内在素质和业绩测量,对教师师德师风、职业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业绩等方面进行测量,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呈现,形成教师画像,为下一年度的教师规划编制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每年9月底前,完成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调整。
第九条 每学年结束后,教师本人对照诊改目标和任务,逐项分析教师发展各个维度的诊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目标达成度,形成教师个人诊改年度报告,确定下一年度诊改工作重点领域和任务。
第十条 教师自我诊改工作年度目标达成度完成情况逐步实行动态监测、线上反馈,对未按进度及质量要求完成项目做出预警并及时反馈至教师个人。对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低于30%的教师不仅警示,同时通过谈话、交流等方式了解情况,制定个性化指导和帮助方案,并认真贯彻落实。
第十一条 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诊改工作手册、教师个人诊改年度报告全部归入学校教师管理系统,建立教师个人电子档案,全面反映教师发展过程,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第三章 组织支持
第十五条 编制师资队伍诊断报告。学校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可以通过教师管理系统查阅全校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诊改工作手册、教师个人诊改年度报告,形成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度诊改报告;教学系(部)可以通过教师管理系统查阅本部门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诊改工作手册、教师个人诊改年度报告,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教师科学调整个人发展规划,形成本部门师资队伍建设年度诊改报告。
第十六条 制定教师继续教育方案。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师管理系统统计归纳教师发展需求,制定教师继续教育方案,协助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积极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第十七条 助力学校人才选拔认定。学校和教学系(部)通过教师的师德师风、基本素质、继续教育、教研科研、课程建设、社会服务、获奖情况等个人发展年度目标任务的实施结果反馈,进行横向排名和纵向增长率排名,并将结果应用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各类人才的选拔、认定、评聘等工作中。
第十八条 过程跟踪管理。教学系(部)负责人通过教师管理系统分析本部门教师年度目标执行情况,对未按进度及质量要求完成的教师做出预警,并及时反馈至教师本人。
第十九条 教师自我发展诊改工作由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统一组织,教师本人具体实施,教学系(部)、相关职能部门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相关事宜由人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解释。
质量控制办公室
202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