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递 >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堂!艺术学院师生赴学校“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高槐村开展实践教学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10   浏览:

49日,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组织的“行走的思政课堂”活动在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旌阳区高槐村举办,艺术学院学工组长、思政课教师彭洁,团总支书记李怡蓓带领学生干部、入团积极分子30人参与本次实践教学

彭洁老师“非遗活化+青春实践:解码乡村振兴的文化基因”为主题,从非遗活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三位一体筑牢文化根基、青春力量托举文化自信三个方面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师生通过红色手游、非遗体验实地调研、创意设计等环节,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乡村发展的融合路径,以青年视角解码乡村振兴的文化基因。

师生一行首站来到村内文化地标染云山房文创生活馆,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榕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传统植物染技艺。同学们将白布折叠、捆扎、浸染,靛蓝的汁液在布料上晕开,如同乡村振兴的蓝图在手中徐徐展开。“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美学。”202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陈圣果感叹道。

“高槐故事会”环节中,高槐村党总支书记陈波向师生们讲述了高槐村从“空心村”到“文创网红村”的蜕变历程。“乡村振兴需要文化赋能,更需要年轻人的创意。”陈波书记的话让在场师生深感共鸣。

随后同学们分组展开实践。同学们非遗传承人、当地手艺人共同探讨非遗活化创新农产品设计包装,将植物染元素融入品牌标识......“我们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成就感爆棚202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方忠艳丽说道这场行走的思政课,已在我们心中播下知行合一的种子

当田间地头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当非遗技艺通过青春创意焕发新生,乡村振兴便有了更深厚的内生动力。艺术学院将持续探寻引导青年学生用技能服务社会,书写新时代的文化振兴答卷。



上一篇:艺术学院开展“感恩·励志·诚信”主题班会活动

下一篇:凝心聚力 乐享春光 ——艺术学院分工会春季户外团建活动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