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
—图书馆好书推荐系列活动
亲爱的工院学子们:
正值青春年少的你,走进大学校园,可曾思考过?怎样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充实又丰富多彩,既获取知识,又提升道德、文化修养,增长才干。走进图书馆,读一本本好书,丰富你的知识,开拓你的视野,应该是你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价值观念迅速更迭,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存竞争日趋激烈,所有这些都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要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通过阅读好的书籍,吸取前人智者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你在未来的竞争中,彰显你的素质与才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院图书馆特向你们推荐有关大学生道德修养、励志成才、为人处世、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学会做人做事,坚定自己的信念、锤炼自己的意志,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身心健康的人。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2013年5月26日
推荐书目如下:
一、 道德修养篇(25)
书名
| ISBN号
| 排架号
| 作者
| 出版社
|
修至圣贤:学习老祖宗的修养智慧
| 978-7-216-06890-1
| B825-49
| 张贵河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一句座右铭,一种新人生
| 978-7-5028-3835-5
| B821
| 冶函
| 地震出版社
|
责任决定一切
| 978-7-302-23016-8
| B822.9-49
| 唐渊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生存的法则与智慧:莎士比亚如是说
| 978-7-5117-0210-4
| B848.4
| 王从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我是谁: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回自我的精神力量之旅
| 978-7-5143-0156-4
| B848.4
| 爱德华多·普赛特
| 现代出版社
|
人生三步:信念·意志·行动
| 5028-3791-4
| B821-49
| 柯君
| 地震出版社
|
诚信决定成败
| 7-80723-197-1
| B825.188
| 张书衍
| 远方出版社
|
百年中国德育经典集萃
| 978-7-5486-0116-6
| G41.44
| 周靖
| 学林出版社
|
守望道德的天空
| 978-7-5011-9901-3
| B825.49
| 刘玉瑛
| 新华出版社
|
人生哲理枕边书经典大全集
| 978-7-227-04719-3
| B821-49
| 符文军, 卢佳莹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青年必知道德修养手册
| 7-80141-190-0
| B825-61
| 檀明山
| 台海出版社
|
美好的人生
| 978-7-5402-2070-9
| B821-49
| (美)戴尔·卡耐基
| 燕山文化出版社
|
北大人生课
| 978-7-5044-6922-9
| B821-49
| 李霞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在闹市中修行
| 978-7-5113-1354-6
| B94
| 释颢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学会感恩:滴水之恩涌泉报
| 978-7-5639-2742-5
| B821-49
| 丁振宇,杨芮茹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幸福和什么有关
| 978-7-200-08285-2
| B82-49
| 丑丁
| 北京出版社
|
青少年道德修养手册
| 978-7-80723-121-9
| B825-191
| 孙广来、赵海光
| 远方出版社
|
20几岁,阳光心态决定你的一生
| 978-7-122-07901-5
| B848.4-49
| 深海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道德与人的幸福
| 7-5004-4794-9
| B82.55
| 高恒天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国人的德行
| 978-7-500-850-755
| C53.81
| 傅斯年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人生密码:品德决定成败
| 7-5017-7238-x
| B825-49
| 钱诗金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道德情操论
| 978-7-020-086-726
| B82.186
| (英)亚当·斯密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生生大德
| 978-7-301-185-780
| B82.164
| 何怀宏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幸福是一种大境界:领略人生的28种高度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
| 978-7-5107-0448-2
| B821-49
| 译菡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 978-7-802-517-578
| B82.166
| 牛实为
| 金城出版社
|
二、 励志成才篇:25
书名
| ISBN号
| 排架号
| 作者
| 出版社
|
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
| 7-80120-920-6
| B848.4
| 王志刚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卓越表现:从大学到社会
| 978-7-111-32896-4
| B848.4
| (美) 沙伦 K. 费里特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大学生竞争说:大学生如何成为大赢家
| 978-7-301-16039-8
| B848
| 陈清福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卡耐基简明读本: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人生指南
| 978-7-5064-7268-5
| B848.4
| (美) 戴尔·卡耐基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这样工作很有趣
| 978-7-5064-7409-2
| B822.9
| 任月园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35岁前,搭建属于自己的舞台
| 978-7-5075-2876-3
| B848
| 游一行,夏志强
| 华文出版社
|
与压力同行:化压力为动力, 快乐工作的七个方法
| 978-7-5075-3409-2
| B026-49
| 万轼
| 华文出版社
|
思利及人的力量 :成就一生的9个法则
| 978-7-5086-3455-5
| B848.4
| 李惠森
| 中信出版社
|
失败是个逗号
| 978-7-5088-3094-0
| B821-49
| 朱国勇
| 龙门书局
|
浮沉在办公室:职场成功路线图
| 978-7-5093-2664-0
| B848.4-49
| 徐宪江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人生要经得起失败
| 978-7-5104-1462-6
| B848.4-49
| 胡晟
| 新世界出版社
|
毕业后
| 978-7-5112-2171-1
| B848.4
| 罗松涛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二十几岁就定位:畅行未来的13张通告
| 978-7-5113-1337-9
| B821
| 郑建斌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藏獒法则:强者的生存之道
| 978-7-5155-0091-1
| B848.4
| 吕叔春
| 金城出版社
|
20-30岁从青涩到而立
| 978-7-5308-6426-5
| B821-49
| 张雪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活出最好的自己
| 978-7-5388-7208-8
| B821-49
| 袁媛
|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
| 978-7-5463-5729-4
| B848.4
| 墨墨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超越巅峰
| 978-7-5622-5727-1
| B848.4-49
| (美)亚当·克雷格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学会拿得起 懂得放得下:人生是个选择的过程
| 978-7-5639-2239-0
| B821-49
| 冯丽莎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
|
年轻人应该知道的人生经验
| 978-7-80213-712-7
| B821-49
| 汪斌斌
| 海潮出版
|
人生就靠这几点选择
| 978-7-80232-360-5
| B821-49
| 时事出版社
| 欧阳家悦
|
面试胜经:与名牌公司零距离的经典面试集锦
| 978-7-80251-545-1
| C913.2
| 隋晓明
| 金城出版社
|
世界上最神奇的30个成功定律
| 978-7-5054-2457-9
| B848-995
| 龙吻
| 朝华出版社
|
10Q密码:决定人生成败的10把钥匙
| 978-7-115-26175-5
| B848-775
| 周芳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羊皮卷大全:卡耐基成功学全集
| 978-7-5074-2274-0
| B848-594
| (美)戴尔·卡耐基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三、 为人处世篇:25
书名
| ISBN号
| 排架号
| 作者
| 出版社
|
激情的能量:吸引力法则使用手册
| 978-7-03-031700-1
| B821-49
| (美) 鲍勃·道尔
| 科学出版社
|
魔力男生:男子汉品质修炼宝典
| 978-7-121-13244-5
| B825-49
| 伯恩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魅力女生:百分百女孩修炼宝典
| 978-7-121-13245-2
| B825-49
| 斯图尔特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一辈子做对3件事:为人·处世·立志
| 978-7-5028-3797-6
| B825-49
| 丁夫
| 地震出版社
|
菜根谭智慧活学活用
| 978-7-5064-7231-9
| B825
| 汪建民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有一种做人智慧叫低调
| 978-7-5074-2298-6
| B821-49
| 赵华夏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办事艺术全知道
| 978-7-5075-2823-7
| C912.1
| 邢群麟,姚迪雷
| 华文出版社
|
年轻人应知的处世常识
| 978-7-5082-6979-5
| B821-49
| 黄素玲
| 金盾出版社
|
小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 978-7-5100-1213-6
| B821
|
|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小事改变命运
| 978-7-5104-0824-3
| B848.4
| 孙建华
| 新世界出版社
|
会做事更要会做人
| 978-7-5113-0017-1
| B825
| 汪中森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高点定位低点起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人生
| 978-7-5113-0158-1
| B848.4
| 何莉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言行要低调 细节要高调
| 978-7-5113-0543-5
| B821-49
| 孙颢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人性潜规则:把握人生进退的36条法则
| 978-7-5124-0407-6
| B848.4
| 陈鹏飞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震撼心灵的智慧
| 978-7-5336-6194-6
| B821-49
| (美)贝纳德著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潜心做事低调做人
| 978-7-5639-2046-4
| B848.4
| 高杰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 978-7-80210-778-6
| B821-49
| 沈小洁
| 西苑出版社
|
做人三忌:三大禁忌点化出做人的新境界
| 978-7-80222-194-9
| B821
| 孙郡锴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做人百宜做事百忌
| 978-7-80228-439-5
| B821
| 岳帆
| 新世界出版社
|
气场大全集
| 978-7-229-03913-4
| B848.4
| 渝京海
| 重庆出版社
|
可以装糊涂,但不能犯糊涂
| 978-7-5044-6959-5
| B821-49
| 华阅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20几岁一定要懂的生存谋略
| 978-7-5044-7106-2
| B821-49
| 冯丽莎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生活中的博弈论
| 978-7-5112-1136-1
| B848.4
| 谢洪波,邢群麟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别让坏习惯左右你大全集
| 978-7-5429-2881-8
| B842.6-49
| 魏凤莲, 余春蓉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像蚂蚁一样工作 像蝴蝶一样生活
| 978-7-80213-803-2
| B821-49
| 王贵水
| 海潮出版社
|
四、 心理健康篇:25
书名
| ISBN号
| 排架号
| 作者
| 出版社
|
心灵解锁:一句话点醒人生
| 7-80210-025-9
| B82
| 李雪峰
| 西苑出版社
|
兜售快乐:快乐人生6+1
| 978-7-111-35979-1
| B842.6-49
| 刘畅, 刘汉洪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每天要看的快乐心理学
| 978-7-119-06584-7
| B84-49
| 跃青
| 外文出版社
|
心理学与藏心术:内敛心性的智慧
| 978-7-119-06589-2
| B84-49
| 周广宇
| 外文出版社
|
日常生活心理学
| 978-7-300-09188-4
| B84
| (美)里克·M·加德纳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人格心理学
| 978-7-301-12822-0
| B848
| (美) 杜安·舒尔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生活中必知的130个心理常识
| 978-7-5028-3402-9
| B84
| 袁婉楠
| 地震出版社
|
心态决定状态
| 978-7-5044-6364-7
| B848
| 张然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管好你的负面情绪
| 978-7-5044-7089-8
| B842.6-49
| 蒋雨涵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20几岁一定要懂点心理学
| 978-7-5064-7345-3
| B84-49
| 晓鹏,张洁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每天学一点零心态
| 978-7-5087-3744-7
| B821-49
| 刘木芳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让心灵更轻盈的365个舒心安慰
| 978-7-5104-0123-7
| B84
| 文柯
| 新世界出版社
|
超越挫折心理学大全集
| 978-7-5113-1976-0
| B848.4
| 王志敏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 978-7-5430-6843-8
| B821-49
| 知墨
| 武汉出版社
|
心灵、自我和社会
| 978-7-5447-2600-9
| B84-097.12
| (美)乔治·赫伯特
| 译林出版社
|
好习惯 好性格 好人生
| 978-7-5463-3486-8
| B848.6
| 崔钟雷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给心灵洗个澡
| 978-7-5463-5672-3
| B821-49
| 郑红峰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心理学:解读心灵的秘码
| 978-7-5601-4127-5
| B84
| 王东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马斯洛说完美人格
| 978-7-5609-8161-1
| B848
| (美)马斯洛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心灵鸡汤经典大全集
| 978-7-5639-2655-8
| B821-49
| 卢佳莹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人性的优点全集
| 978-7-80145-998-5
| B848.4
| (美)戴尔·卡耐基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适者生存:一定要看的26本心理学经典
| 978-7-80175-910-8
| B848.4
| 曲小月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人格心理学:经典理论和当代研究
| 978-7-111-33921-2
| B848-647
| (美)霍华德·S·弗里德曼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自信的力量
| 978-7-303-09320-5
| B848-350
| (澳)保罗·汉纳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密送年轻人48封鸡毛信
| 7-80108-992-8
| B848
| 安凯莉
| 西苑出版社
|
附录
与青年学子谈读书
陶富源(安徽师大中文博士生导师)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是读书。因此,今天很高兴与同学们来谈谈读书问题。下面主要谈四点。
一、人为什么要读书
从上小学到上大学,同学们在学校读书已有十几年历史了。现在还来谈为什么要读书,是不是显得有些迂腐,有些不可思议?其实,一点也不。据我观察,就是那些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其中没有弄明白读书价值的也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做一件事与自觉意识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并不是等同的。那么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一)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我是农民的儿子,记得第一天上学时,父亲曾经对我说:“到学校好好念书吧,不然就是一个睁眼瞎。”当时我对这句日常话语所蕴含的深意并不理解。后来长大了,才逐渐开窍,才知道人生的缺陷有两种:一是生理的缺陷,有这种缺陷的人是生理上的残疾人;二是文化的缺陷,即不识字、不会读书,有这种缺陷的人是文化上的残疾人,俗称文盲、睁眼瞎。人生的一半是生理,一半是文化,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是对生命的那一半的文化能量的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中,除了物质的满足以外,还需要文化滋养的就是人类。而获得文化滋养的主要手段是读书。在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人的专利。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那他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这样,他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在我的老家,在解放以前,那些能读书、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人,被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乡下农民尊称为“先生”,是颇受敬重的。解放以后,随着初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几乎每个村子都兴办了自己的小学,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从此可以上学读书了。但到了1958年,小学毕业生在乡村已经不那么吃得开了,初中毕业生被社会所重视。在那时,小学毕业考初中可不容易。1958年夏,我所在的小学毕业班50多人,被录取升入初中的仅有3人。可以说,一直到文革前,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都被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文革以后,恢复了高考,各地陆续恢复和兴办了许多大学,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从专科生、本科生比较受到社会看重,到硕士生,然后再到博士生更多地受到社会的欢迎。
从上面的简略回顾可知,社会愈向前发展,愈重视读书人,愈重视读书多的人,愈重视读书有成就的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的事。
(二)读书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在生物进化史上,狗的资格比人老,在地球上有人以前,狗就早已存在了。当然那时的狗是野狗。自人类起源以后,部分野狗变成了家狗,变成了人类的工具。但狗还是狗,其基本属性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相对于狗,人的发展却是十分巨大的。这是因为,狗与其他动物一样只有生物遗传、生物进化,而人除了有生物遗传、生物进化以外,更重要的,人还有社会遗传、社会进化,即一个人或一代人能够通过社会劳动、语言交流、书本学习、网上
阅读,继承别人和前人的文明成果,在新的起点上,开始自己的发展。
在人类发展史上,先有劳动,然后在劳动基础上产生了语言,继而产生了文字、书籍。语言、文字、书籍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和劳动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使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进入了人类原始社会。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的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以文字为基础的书籍的产生,以及作为写书人和读书人的脑力劳动者的产生,其队伍的扩大,作用的日益突出,作为一个重要原因,推动人类由原始的渔猎社会,经过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社会。原始社会没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没有读书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因而原始社会发展缓慢,其生产率大约每万年提高1-2%。农业社会有了读书人,其脑力劳动的政治、文化功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农业社会的生产率每百年提高近4%。工业社会的读书人已经突破了古代的学而为官的局限,而大量活跃于生产第一线。知识的学习和创造已经日益突破统治阶级所垄断的狭隘的上层而逐渐普及于平民百姓,因而工业社会的生产率大约每年提高近3%。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数字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一些发达国家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创造为主要动力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因素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0-80%。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而提倡人们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也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总之,要通过读书,传承知识、积累文化、开发智力,来推动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美国有人曾写过一本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其中有马克思的《资本论》、牛顿的《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等。不过书写出来,一定要被人读,才能发生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经过世人的学习和宣传,促进了世界的改变,这是人所共知的。据统计,《共产党宣言》共出版了70多种文字的1000多个版本。它传到中国是1920年,是陈望道先生译出的第一个中文本,从此它开始改变着中国的命运。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完成了《论持久战》。当白崇禧把这本麻纸本小册子送给蒋介石时,
蒋如获至宝,并下令全军团以上军官人手一册。这本书很快又在美国出版,震惊了世界。事实证明,抗日战争就是沿着《论持久战》的思路走向胜利的。1952年,李四光的《中国地质学》一书,论证了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提出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新概念。当时只发行了2000册,但广大地质工作者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于十年后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使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总之,读书事关个人,也事关社会,事关人类。因此,自古以来,莫不强调读书,莫不强调学习,而一切成才者也莫不重视学习,莫不善于学习。大学生是我国各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对于大学生来说,几年的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特定的学习、积累和准备的时期,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刻苦读书,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决不可把时间和精力耗费于漫不经心之中,消磨于玩乐戏耍之途。如果是那样,就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社会。
二、读书要善于选择
懂得了读书的意义,接下来的问题是读什么书。对此,我认为要善于选择,要选择高层次的书,要选择专业书,即专业基础书、专业经典书、解决专业问题的书。
(一)要读高层次的书
有学者曾概括说,人们读书,大体要满足六种需要。下面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转述如下:
1.追求刺激。一般人的生活可以概括为“三平”,即平常、平静、平淡。因此,一个人总想改变这种“三平”的生活。而在现实中,这种改变要受到种种限制,作为一种缺憾,人们只好从书中去寻求满足。因此,什么书新奇就读什么书。于是那些奇闻逸事、宫廷秘史、明星绯闻之类的书,人们就特别感兴趣。
2.休闲娱乐。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就产生了一些轻松的作品,比如养花种草、养鸟养鱼、武侠言情之类。休闲娱乐需要的满足,覆盖面比较广,不仅有闲阶层靠消遣读物打发时间,就是专业人士也忙中偷闲,偶尔翻翻,放松神经。
3.日常信息需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天气预报、自然灾难、市场行情、作物收成、政治变动、国际关系等的信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对这些信息的需求是书、报、刊等传媒的基础,特别是报纸存在的基础。
4.知识需求。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通过“十月怀胎”形成了人这个生命体,这一过程是用10个月,走过了生物发展史上从单细胞到人的几十亿年的发展历程,然后又用20多年的专门读书学习时间,走过了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这几百万年的发展历程。以后直到终老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这就要靠出版书、报、刊,特别是书籍来满足。
5.审美需求。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激发、启发和提高的。为了满足审美需要,人们就要读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之类的书,同时以此为手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6.思想需求。人的精神的最高层次是理性的思考,也就是探求规律、揭示真理,提高人类活动的理性自觉。这种需要的满足,促使人们去阅读理论学术书刊,去学习各门科学理论。
满足上述六种需求的读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型的,即为了眼前实用;另一类是积累型的,是为了长远和根本的提高。上述前三种需求的满足属消费型;后三种需求的满足属积累型。只有在积累型阅读上下功夫,才能改变人生,创造辉煌。就是说,要多读高层次的书,少读低层次的书。读高层次的书,对大学生来说,就是要读专业书,特别是要注重读三种专业书。
(二)要注重读三种专业书
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的分支学科总数已达30 000多门,而且还会不断增加。有人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知识的这种急速增长之势。相对于知识的无限增长,而人生有限。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我国的人均寿命已延长至72.5岁,但毕竟还是太短了。就人生来说,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人生的继承期,二是人生的创造期。人生的继承期是指人的少年、青年时代,一般指25岁以前。人生的创造期主要是指人的中年时代,一般指25-55岁。人生如果不在少年、青年时代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到中年时代就难以有所作为。因此,要在有限的人生中通过读书,有所成就,对大学生来说就必须懂得限制自己,主要要读专业书。读专业书也很有讲究。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而且出版和书写的条件也大为改善。仅就中国而言,一年之中出版的图书也会成千上万,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书籍现在都可以装满一个图书馆。你钻进图书馆,一本一本地读,可能一辈
子也读不完。因此,对专业书也有一个选择问题。哪些专业书应该读呢?我认为应该读三类专业书。
1.读专业基础书。即通论、通史之类的书。比如,学文学的要读文学概论、文学史一类的书;学哲学的要读哲学概论、哲学史一类的书。这类书一般有多种,我的体会是,从中选一两种比较好的来读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读这类书呢?读这类书是打专业基础的,读了这类书就能掌握一根主线,不至于星星点点,连不成一片。
2.读专业经典书。即读该专业的“经典著作”。什么叫经典著作?经典著作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记载着人类文化精华。为什么要读经典?读经典能目睹一种大家气象,通过读经典与古往的智者、贤者进行对话、交流,会引起心灵的震荡,从中体悟到人类智慧的灵气,享受到接触人类精神高端的愉悦。
因此,我劝同学们要读一些经典。怎么读呢?一本书拿来慢慢地啃,来回反复地读,要达到烂熟于心。有些段落、句子能随口成诵。见识什么叫经典,这是构筑一个人学术素质的根基,因而至关重要。同学们会问,读一个学科的经典著作选几本书为宜?按我的经验,三五本即可,烂熟于心的经典著作一两本即可。这就是你的看家本领。
三是读解决专业问题的书。即为了解决一个专业问题去读书。这个专业问题也就是你在一段时间里研究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去读书,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和诸家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供自己权衡取舍,从中推求结论。围绕一个中心去读书,如果一本书中只有一章或一节与您所研究的问题有关,那么就读这一章或这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即可丢手。围绕一个中心去读书,读的书愈多愈好。总之,能搜集到的资料要尽量搜集。
以上三类书,就做学问来说,是不可不读的。读第一类书所追求的是对专业知识的总体把握;读第二类书所追求的是对专业知识的高端把握;读第三类书所追求的是对专业知识的专题把握。怎样选书呢?可多留心报刊上的书评,也可向专业老师和有经验的人请教。
三、读书与思考结合
在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以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读。在我看来,书要读进去,要做到开卷有益,就必须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思考什么呢?这里有四个方面:
(一)弄清书中涵义
要弄清书中的某一概念、某一句话、某一段文字,以至全文或全书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遭遇来进行理解。《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国内有人撰文,对这句话的后半句提出质疑,认为“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岂不是文化虚无主义?其实,这种质疑是一种断章取义,是毫无道理的。如果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发现,“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是指私有制关系,与之对应,“传统的观念”是指反映私有制关系的私有观念。共产主义革命要与之决裂,这是毫无疑义的。
(二)辨明是非得失
要把书中所论放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加以验证、比较、对照,做出是非得失的判断。几年前有人写过一本书并在香港出版,说某位伟人之所以能升到权力的最高端,是通过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实现的。对这个观点,我不以为然。我的人生阅历告诉我,要成就一番事业,何况是伟大事业,没有“两下子”,人家会服你?搞歪门邪道可以得逞于一时,但决不能成就大事。我相信鲁迅先生说的一段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
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因此,我说,这位作者不懂历史。
(三)掌握来龙去脉
从积极意义来说,要研究正确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有哪些事实或理论根据,在证明中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值得学习,从中能不能引出一些新的观点。从消极意义来说,要研究错误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它失足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失足,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等等。弄清一个结论的来龙去脉,相对于辨明一个结论的是非得失,是进一步的、更为重要的工作。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于1996年写了《文明的冲突》一书。书中首次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这一见解。他认为在21世纪,世界文明将会由西方文明、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唱主角,从而构成21世纪的世界冲突图谱。这个见解提出来以后,东西方不少学者提出了异议,我也不赞同这种观点。为什么不赞同?因为它失足于离开现实利益冲突,孤立地讲文化冲突。事实上,世界上一切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冲突,没有单纯的文化冲突。我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我的专业根基是马克思主义,但我也读康德的著作、黑格尔的著作、费尔巴哈的著作,我的灵魂深处还烙印着孔子、孟子、荀子的背影,如果互相冲突,而不是相见而观、愉快互补,那末我的灵魂岂不是一个寸草不生的战场?“文明冲突论”不能成立,那么鼓吹这种论调是为了什么呢?说到底是为了转移世人的视线,是为了掩盖美国在全世界的利益争夺。
(四)注重举一反三
古人说,隔行如隔山,但又说,隔行不隔理。就做学问来说,不同学科的理论之间有相同、相近、相似、相通之处。因此,可以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获得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启示。古人把举一反三叫“开悟”。开悟是通过亲身体验,从与一事物相联、相近或相通的事物中,把握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认知方式。比如,青春的可贵是从老年衰朽中体悟出来的,对牙齿健康的珍惜是从牙痛中体悟出来的。又比如,豪猪身上长满硬刺,因而在天寒地冻时也不能挤在一起互相取暖,致使有的豪猪不免会冻死。这种情况也会给人以启示,
一个人如果浑身长刺,那么他也就享受不到人间的温暖,其结果肯定是不妙的。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就要求读书不能读得太快,不能狼吞虎咽。俗话说,贪多嚼不烂,造成消化不良。另外,不能尽信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做书本的奴隶。有所学,有所思,必然有所得,就要动笔记下来。
四、学会做读书笔记
(一)做读书笔记的意义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理由有三:
1.积累资料,以备查用。一些资料用笔记下来,可以备查,以帮助自己在说话、写文章时用起来方便。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里是说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对于应记之事总有遗漏,对于已记之事总会遗忘。笔记的作用之一就在于能补记忆之遗漏,能救记忆之遗忘。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起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的母亲。所以,鲁迅从不喝醉。但这段话在哪里,因当时没有写笔记,一时难以找到。后来竟花了半年时间去大海里捞针,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这句话在萧红回忆鲁迅的文章里。因此,他一再告诫,必须做笔记。
2.训练思维,学会表达。记笔记可以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激发起来的思想,通过整理而达于条理,通过概括而达于清晰。就语言而言,用于思考的是“内部语言”,用于说话的是“口头语言”,用于写作的是“书面语言”。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习惯所说的“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其实不是很精确的表述。实际情况是,“内部语言”具有相当程度的朦胧性、散漫性,要经过加工整理,才能变为用于交流的“口头语言”。口头语言仍缺乏准确性,仍具有相当程度的散漫性。因此,口头语言要经过加工整理,才能变成具有条理、又分寸准确的书面语言。所以,很会想问题的人,未必有很好的口才;有很好口才的人,也未必有很强的写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写读书笔记,把学到的东西思考一番,把思考的东西整理一番,这对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捕捉灵感,促进创新。灵感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和产生的思想成果。灵感来得突然,逝在瞬息,如流星划过夜空,倏忽不见。因此,对于灵感必须即时捕捉。所以清代学者章学诚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这个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如果读书不做笔记,那么因读书而激发的智慧珠滴就会不能保留,而落入思维的茫茫大海,瞬间便无影无
踪。著名学者许征帆也说:“许多大学问家都很重视写读书笔记,把它作为品评别人思想成果,磨炼自己的聪明才智,抒发自己的心得创见的理想场所。”人们作文,尤其是写长篇巨制,都必须通过写读书笔记做必要的准备和积累,非如此则难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充实性,也难以保证科研的创新性。
(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那么如何做读书笔记呢?关于做读书笔记各人的做法不完全相同,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笔记方式的选择。做笔记可用笔记本或活页纸,也可用卡片。这几种选择各有优劣。我是选择用笔记本记笔记。为便于保存要选择硬皮封面的笔记本,纸页线条行距以较宽为宜,这样可以把字写得大一些,便于日后翻阅、查找。(2)应该分门别类。要准备几个笔记本,记录不同的内容。如哲学笔记、经济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等。另外,对摘抄的某段内容还要拟出和标上一个醒目的标题。一个笔记本记完以后,还应该在这个本子前面预先留下空白的几页上,按照所记内容的顺序,编出一个目录。(3)注明出处。抄录资料要完备,出处要详明,不可贪图简便。没有出处的资料,其准确性、真实性会大打折扣,以至丧失使用价值。(4)留下评议空间。一页笔记纸,不妨在其1/3处左右对折一下,该纸的2/3部分用于抄录,1/3部分用于书写对抄录内容的随感。应该说,除了专门为积累知
识而作的摘录以外,读书笔记的内容主要是你的科学思想的最初表达,即对所摘内容,评是非之处,议得失之理,或赞成或反对,或发挥或批判。(5)笔记要复习。记下的笔记,每隔一段时间要拿出来复习一次。就我来说,大体是一年复习一次,目的是为了温故知新。(6)把笔记中的思维成果写成论文或著作。打个比方来说,就是要把与青年学子谈读书笔记中的点点火星,使之燃成一团火,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就写作过程而言,就是把笔记中的
创造性思维成果,先写成片断,由片断而成整篇,再由多篇到专著。
总之,要树立信心,勇于去做。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这是治学的根本途径。一切大学问家,你在看他的结果时,似乎高不可攀,当你回过头来看他的起点时,就会发现原来是同样的渺小。路是人走出来的,学问是人做出来的。治学无奥秘,贵在坚持,贵在积累。只要这样做了,必然会有所提高,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