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实习工厂实训教师为国赛助力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2-27   浏览:

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12月19日在德阳圆满落幕。此次大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举办,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此次大赛是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同时也是我国智能制造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技能大赛,代表我国智能制造行业最高水准的职业技能竞赛,从比赛筹备启动之初,就吸引了全国各地智能制造行业和相关院校关注的目光。在为期6天的11场比赛中,我校选派的7支参赛代表队参加的5个赛项全部获奖。其中由实习工厂教师杨光华老师担任主教练之一的模具工(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系统应用技术)赛项学生组获得全国冠军、由杨世聪老师担任主教练之一的装配钳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赛项学生组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模具工赛项毛干毓、李智佳和教练杨光华获得第一名后合影

杨光华老师和杨世聪老师都是本校毕业留校的,自毕业后一直留在实习工厂从事实训教学工作,从事实训教学经历已有13年之久,杨光华老师在数控铣工实训教学岗,杨世聪老师在数控车工实训教学岗。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这13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们积极总结和探索,以真实的产品加工来教育学生,致力于产学融合和实践育人,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了教学和实践经验。

在2021年4月初,当得知学校要成立相关大赛教练组时,两位老师积极参与其中。最终经过选拔,杨光华老师作为主教练之一被安排到了模具工赛项,杨世聪老师作为主教练之一被安排到了装配钳工赛项。赛前训练大致可以分为理实结合,综合训练;确定工种,针对训练;以赛代练,模拟训练;调整心态、备战国赛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故事,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辛酸。当两位指导教师回忆整个赛前训练过程,有遇到问题时候的惆怅,有进步时内心的喜悦;有学生磨合期的阵痛,有磨合后心灵相通的默契;有教练间对技术难题的争论,有达成一致后的信任。在前期的训练过程中为了多给我们的选手一点练习的时间,我们的教练组放弃了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并且每天从早上8点直到晚上11:30都和选手一起扎身在训练场地,饿了就在现场吃,困了就在车间的厂库里搭着简易地铺睡觉,和选手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教练杨世聪(右一)指导装配钳工赛项学生牟阳(左一)同学检测试样

杨光华和杨世聪两位老师和选手一起不畏酷暑,坚持训练,发扬了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作风。尽管天气炎热难耐,尽管条件有限、经验尚浅,但是同学们和教练们都对比赛充满信心,从不言弃。训练中,教练和选手们建立了比、学、赶、帮、超的训练氛围,围绕比赛内容及重难点进行训练。由于教练和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没有任何经验和资料参考。在这种零经验的情况下,教练组成员紧急商讨:通过往届国赛样题和赛题,研究此项目的考核内容及考核重点难点,结合我们现有的设备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训练。比赛临近,两位教练和选手一起对比赛所需刀具、量具、毛坯进行准备、确认,以保证比赛用品万无一失。同时对选手进行心理疏导,劝导大家心态平和,把比赛当成训练,掌握好节奏,稳定发挥,按照训练的方案进行操作,从而使得选手的心理压力得到大大的减轻。

教练和选手日以继日的坚持训练

2021年12月14日德阳迎来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的举行,经过为期6天11场比赛,参赛选手与来自全省25个省(市、行业)的800多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最终在两位教练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由杨光华老师带领的模具工(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系统应用技术)赛项学生组获得全国冠军、由杨世聪老师带领的装配钳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赛项学生组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实习工厂张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