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实训》是焊接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基于“12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但原有部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故对本课程实施改革。在以往教学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些改进,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已作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改革的对比分析如下:
1.小班教学,强化管理
本课程在实施初期,采用的是大班教学,也就是所有学生全部放在车间内进行实习。由于场地设备原因,一是学生显得拥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学生多了,指导教师教学组织难度较大,常常顾此失彼,所以出现学生在实习中钻空子,不认真学习。
现在实习采用小班制教学,每个班级将分为2个大组,一组在车间进行生产实训,另一组在教室看图纸,编工艺。降低车间现场人数,使车间里的学生人人有事做。工艺技能由生产师傅进行指导教学,另外安排教师进行车间出勤、现场纪律考核、现场管理,以及图纸、工艺、产品问题的答疑。教室里的另一组也有教师进行管理指导。由此,做到了指导得力,管理到位,基本消除了学生钻空子偷懒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得到极大提升。
2.带入问题,产教融合
在以往的实习中,学生根据工厂现有生产产品参与制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及任务,尤其在工厂没有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学生会出现迷茫,兴趣缺失,无所事事的现象,教学组织和实施较为困难。
现在实习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3个小组,一共六个小组。在下厂实习的第一天,每个小组就领到一套产品图纸,要求实习结束时,编制完成任务产品的备料工艺、装配工艺和焊接工艺规程全套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艺文件。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及目的后,针对任务产品,同时根据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提出产品制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跟着实训指导师傅进行产品制作,并在产品实作过程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三周实习期间,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学习态度出现明显转变,有事可做,有知识可学,提高了学习效率,整体的学习效果也得到较大的改善。真正实现了教学融入生产,生产促进教学。
3.生产育人、强化素养
学生实训时间同工厂作息时间同步(每天实训时间为8小时,包括加班),各规章制度也参照工厂执行。在实习期间,真正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虽然面临较大的劳动强度、与教室有天壤之别的工作环境。学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以此磨炼自己心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焊接结构件的制作完成往往是集体劳动的结果,需要团队合作,所以通过这种集体劳动,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达到了生产育人的目的。
我们认为职业素养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职业技能水平同样重要。为此,我们明确了职业素养纳入学生的实习考核,并提高了职业素养在实习考核中的比例考核。实习过程中,从实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实习结束的时间内,都会加强对学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勤于钻研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考核,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以缩短就业适应期,能够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成为社会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4.引入答辩,促进客观
在以前的考核方式中,通过总结报告,练习作业等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能较为真实客观的反馈给实训教师,所以实训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通过调查反馈表反映出的问题同样如此。这样对于教学的持续改进就缺乏一些较为准确的依据,教学效果也一直未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因此,通过讨论,决定在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引入答辩考核方式。即学生每个小组不仅仅完成产品的全套工艺文件,在实习结束时必须就本产品的工艺编制进行小组答辩。通过答辩,一是学生和老师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学与未学,做与未做,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学生学习情况不仅能较为客观的反馈给实训教师,也能促使学生踏实的,更加积极的参与实习实训;二是通过答辩的考核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的答辩做一次预演和练习。另外实训教师也能从中总结一些教学经验,找出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5.强化基础,突出重难点
本课程在三年制高职焊接专业的第五学期实施,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焊接操作技能,但是对于焊接工艺技能还没有系统学习。课程以此为基础,即通过实际产品制作流程为载体,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焊接工艺技能,如划线、成型、装配、焊接等,掌握相关的工艺设备的安全操作。重点与难点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学生除了能将自己的基础进行强化外,通过理实结合,更加明白自己学习的重点、难点,找到自己学习的要点,使自己的学习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熟悉生产,注重安全
本课程是一门理实合一的课程,学生真刀真枪的参与生产,不仅学习并掌握焊接工艺的相关技能,还要求学生熟悉生产流程及其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如工艺纪律,质量管理,焊接过程控制以及“5S”现场管理,“三按生产”,“三检制”等,初步建立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和工期意识,使学生以后能更快的融入企业生产,缩短就业适应期。
实习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从劳动用品的穿戴,到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操作规程,狠抓细节,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力求学生通过实习,建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综合以上对比分析,本期所做的改进、新增内容对本实训教学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转变、学习效果、教学效果都有较大的提高。
南区焊接杨鑫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