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之窗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12   浏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工作要求,通过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师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按照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如下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范畴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它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它从价值追求、重要准则、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方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它从国家、职业、社会和个人等角度,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华民族精神之“钙”,一个人缺钙会得“软骨病”,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缺钙,就会得精神空虚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旋律,如果失去核心价值观这个主旋律,文化强国建设就失去了“主心骨”和“精气神”。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