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5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观看全国首部思政课题材影片《我要当老师》。
作为首部反映思政课教师成长故事的院线电影,影片真实反映了新时代青年选择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心路历程,艺术再现了一代代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观影过程中,现场不时发出欢笑声,而到动情之处,不少老师亦潸然泪下。观影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部诙谐幽默的轻喜剧,更是一堂温暖人心的思政课,大家心绪激荡、久久回味,反响热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书记韩志敏表示,《我要当老师》这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题材的影片,讲述了一位青年思政课教师从“进门”到“入门”,再到“优秀”的转变和提升。通过形象化叙事,一步步地提升自己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这部电影对于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密切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和意义,也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不管是日常学生思政工作,还是思政课程建设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培养人”这个核心任务都具有关键作用。
张玉霞老师表示,“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电影《我要当老师》中小孙老师的理想也一直是我的理想。如何让思政课吸引学生兴趣、提升教学实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称职的好老师?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需要我们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方式去讲授,用心用情去关怀和帮助学生,用爱和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姚佳老师说道,今天组织观看《我要当老师》这部电影,我深受启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影片中的教师角色,以其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展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和专业精神。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他们用耐心和智慧,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激发潜能。作为教师,需要具备耐心和同理心,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帮助他们成长。此外,电影中的教师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创新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将学习这种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我要当老师》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胡月老师说道,影片最打动我的是孙恒老师撕掉学生点名册的细节,他撕掉了“有形”的点名册,又重建了一份“无形”的备忘录,电影展现的深厚情感既真实又生动,是一堂温暖人心、潜移默化的思政课。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我要向孙恒老师学习,在夯实自身理论功底、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当好“引路人”,争做“大先生”。
通过观影,老师们再一次重温了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体思政课教师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为根本遵循,不断提升铸魂育人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做好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