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聚焦马院 -> 正文

走进梁家河,感悟大学问——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研修之四

发布日期:2020-08-07  来源:   点击量:

走进梁家河,感悟大学问

——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研修之四

2020年8月6日中午时分,在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安排下,我们暑期研修团队一行6人风尘仆仆近两个小时后初踏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开启这趟红色之旅,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去感悟这个小村庄的大学问。

初踏这片土地的我们在导游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知青井、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磨坊等地,倾听它们为我们讲述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沿着参观路线一路走过去,奋斗的气息扑面而来,信念的火花始终在闪耀。这就是梁家河,知青魂的留存地。当你凑近了想要触碰这些记忆的时候,这些旧时的记忆就会给你细细讲解不一样的故事,授予你真知,赋予你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使我受益匪浅。”如今,我们也在这里听到了另一个时空传来的谆谆教诲。

研修学员在梁家河合影留念

在知青院中,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住过的那一孔窑洞里,整个展示柜里挤满了习近平当年读过的那些书。那些陈旧的书页让我们都深深震撼了,不论何时何地,习近平总书记都坚持学习,沉淀自己。在那小小的沼气池旁,仿佛看到了那年它喷出火苗照亮全村人笑颜时的情景,它为梁家河带来了不一样的活力。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百折不挠,一心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坚定信念。

随着参观学习的深入,使我们了解了当时知青下乡的艰苦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和知青们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和艰苦奋斗的过程,同时也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里的深情厚谊,村委会操场旁横幅上的“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片黄土地的眷恋和牵挂。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发知青时住的窑洞

正午时分,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东维教授在梁家河知青窑洞旁还为大家开展了主题为《知青情.知青理.知青魂》的现场教学。通过现场学习,我们仿佛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奋斗意志,看到了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看到了他无私奉献胸怀天下的光辉足迹。“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世界观形成的七年,是他认识中国社会的七年,也是他树雄心、立壮志的七年。他积极进取,学习、实践、创新,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亲身在梁家河走过、看过、学过,才能真正感受到梁家河不光是地图上一个简单的坐标、生命中一段曾经的岁月,更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扎根生长的地方。”七年时光,总书记在梁家河这个小山村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同时也扎根基层、汲取营养、蓄势待发,最终淬炼成钢。可以说梁家河就是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发源地。

延安大学王东维教授在梁家河进行现场教学

那么,什么是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同志和其他青年在梁家河生产、劳动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念、个人品质的凝练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在中国农村实现人生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所有行动的总结。概括起来就是: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在流金岁月里重温理想的坚定,从泛黄记忆力追寻信仰的纯真。通过重温梁家河的历史,感悟梁家河的大学问,但愿我们每个党员的心中都流淌出了一条奔流不息的“梁家河”,这条“梁家河”就是奋斗的青春,就是为民的情怀,就是进取的精神,就是坚定的信仰,就是满满的正能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0838)2604678 地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第二教学楼北面1楼

Copyright©2011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