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体认为中国式计划经济体制已成为楷模
文章作者:《商报》记者文章来源: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线
德国主流媒体《商报》近日以4个整版的篇幅,连续刊登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式计划经济道路的思考文章,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模式的体制拥有明显优势,中国式计划经济已经向西方民主架构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挑战,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楷模。现将其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认为中国以独特的国家计划经济模式克服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重大冲击
《商报》文章指出,欧洲从金融危机滑向债务危机,中国却一枝独秀。中国以独特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新生代经济界领袖的楷模。赞叹中国的不仅有经济界精英,也包括各国政治家。中国国民经济采取的是独特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中国虽然也遭遇了经济危机,但是并没有债务成山,反而实现了盈余。
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大中国区总裁常博逸指出,在危机时期,当西方国家忙于撑起国家保护伞,通过独立的银行大举国债时,中国政府却胸有成竹,推出了一项高达4千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并释出1万亿欧元的追加贷款,“成功地将中国这艘出口巨轮转向国内投资航线”。中国轻而易举地利用国家控制的媒体来影响民众,“在危机的第一时刻就成功地赢得了民众信任”。
文章强调,西方经济学家曾经担忧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过热,可能重蹈日本和美国20年前房地产灾难的覆辙。然而,中国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比较轻易地防止了房地产的崩盘。中国政府为银行贷款设定了7.5万亿人民币(8250亿欧元)的上限,并通过银监会每季度对各个银行发布指令。由于这种幕后体制的缘故,货币制度中的基本利率及其他手段根本就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中央银行无法自行决定货币政策,且决策权牢牢掌握在可靠的共产党人手中”。
二、认为中国式计划经济体制战胜了西方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曾经在北京生活15年的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西伦以《中国首要目标:恢复昔日之富强》为题撰文写道,中国的经济是计划经济,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共产主义计划经济”。“伟大的改革家邓小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抛弃了斯大林式的计划经济”。
文章指出,2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领先于美国和欧洲,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已成定局。中国是唯一经营良好的计划经济国家,“中共中央领导人就像操作游戏操纵杆一样引领13亿人向8%的计划目标迈进,而期间伴随着的只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和零赤字”。
作者认为,“中国领导人击败我们的法宝恰恰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市场经济规则”。西方国家需要新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进军中国。不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远远大于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中国计划经济取胜的奥秘就在于把西方国家的市场目标套进了中国的盘算之中”。
大众汽车公司总裁马丁・温特克恩赞叹,中国跨越了欧洲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塞塔恩・汉萨库尔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对资本实施控制是优势之举。中国经济仍然受到保护,以规避全球证券投资剧烈动荡之害。非但如此,中国企业还“利用西方国家虚弱之机向全球拓展”。例如,中国吉利汽车公司不久前在国家的支持下收购了瑞典传统名牌沃尔沃;中国原材料集团正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出击,以确保重要资源的供应。
美国趋势研究大师约翰・奈斯比特承认,“中国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条件,中国模式也向西方民主架构提出了挑战”。中国令人钦羡的不仅是中国商人的勤奋与智慧,“更为重要的是体制优势”;中国人依赖的是强壮的国家臂膀,而不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
三、认为中国不会从国家计划经济发展为自由市场经济
2003年以来一直担任德国巴斯夫集团总裁的亚洲经济专家于尔根・汉姆莱西特撰文指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凡是着眼于全球市场的德国企业,必须在中国乃至亚洲“保持强有力的存在”。德国工业的各个领域,应将未来50%的发展目标定向亚洲。
汉姆莱西特认为,德国人不应再像以往那样对中国人乃至亚洲人指手画脚,而应学会与亚洲国家领导人和企业家平等对话。要避免出现美国与中国之间出现的那类贸易保护主义摩擦。例如,美国海关去年秋天对中国轮胎实施惩罚,中国立即在其他行业展开报复,结果给全世界供货商带来了困扰。文章强调,德国应以发展的眼光观察中国在专利方面的进步:如今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总数,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
文章指出,如果西方以为中国会自发地从国家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发展为自由市场经济,那就可能陷入不切实际的幻觉。中国新近取得的经济成就,只会使得计划经济体制更加牢固,因为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早已不再是中国的榜样。
四、认为中国式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学习的模式
《商报》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机构中的影响力。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当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参与决策权正在扩大。“自2008年以来,甚至由中国人林毅夫出任了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德国工商联合会新近在9000多家德国企业中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把中国视为首选投资目标:37%的德国企业希望在2010年内投资中国,而2009年的这一比例为32%。德国企业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投资兴趣则刚刚从22%提升到26%。绝大多数接受采访的企业计划向中国发展生产销售和客户服务。
曾经担任里根和老布什总统安全政策顾问的美国学者斯蒂芬・哈尔珀在最新出版的一本书中指出,“中国已经成为权威统治的最大广告牌”,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将中国视为榜样,就连土耳其、印尼这样的门槛国家也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值得拷贝。此书告诫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不应对这一趋势坐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