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微风暖暖清带着夏日的预兆,为了保护传承红色资源 打造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坐标”“灾难是鲜活的教科书,磨难是成长的力量。”为在更大范围内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推动防灾减灾教育,纪念馆着力推进社会教育走出去,让防灾减灾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走入寻常百姓家。

5月9日下午,智能网联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参观学校图书馆三楼地震展览馆,同学们看着墙上的灾区震后房屋、孩子啼哭......人民志愿军子弟兵们奋力抢救支援汶川的画面,汶川地震的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心中不免生出一阵心痛。

为什么我们能够不断地从历史的灾难中走出来?为什么我们能够在无数灾难的打击下站起来?为什么我们能够在付出巨大的灾害损失后强起来?这无疑得益于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次次在各种灾害苦难中挺直脊梁、艰苦奋斗、守望相助,彰显出了伟大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关于灾难的苦痛经历,都意味着沉重的成长。面对灾难,我们不做冷眼相对的旁观者,而要做顽强抗争的建设者,万众一心、风雨同舟,去感知国家和民族的力量;穿越灾难,我们要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倾尽全力,去播撒“中国”二字带来的温暖与幸福!我们始终坚信:“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文/图 智能网联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