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TC | 学校新闻 | 学科专业 | 党建工作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学工在线 | 书记信箱 | 校长信箱 | 信息公开
 
 
学院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修订版(2017年)
发布时间: 2017-07-20   浏览次数: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修订版

二〇一七年五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以及《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四川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确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校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明确“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一个机制、两个体系”建设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2016制定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

1.成立学校、系部两级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其余院领导任副组长的诊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诊改办公室,各系部成立本部门的诊改工作小组。

2.成立学校专项诊改工作组。学校诊改办下设4个专项诊改工作组,分别对应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4个方面的专项诊改工作。

3.建立系部联络员制度。各系部指定1名教学干部作为本部门的诊改工作联络员,及时传达和反馈诊改工作进展及相关信息。

4.新成立学校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机构——质量控制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专职负责,在学校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和诊改办公室的指导下,具体牵头负责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5.成立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平台技术开发团队,完成项目校级立项,并准备申报省教厅研究课题。该团队在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具体负责学校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技术开发工作。

进一步完善诊改工作运行机制

1.探索并建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重点加强监测与诊断环节的工作,诊改工作流程如下图:

2.完善诊改工作信息反馈机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类。搭建信息化平台,通过状态数据库、教学督导评价系统、班级教学信息反馈系统、院长处长信箱等多渠道进行教学信息采集,并指定专人负责汇总,对存在问题分类梳理形成诊改任务,并同过信息化平台对诊改任务流转进行管理。

3.进一步完善诊改工作例会制度,规范问题处理流程。每月由质控办牵头完成对教学诊改任务实施情况的总结整理,形成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机制。诊改查找的一般问题由诊改办通过联络员下达指令给各系部落实解决,重要问题由分管副院长代表院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提交院长办公会和学校党委会研究解决。

4.建立问题处理落实情况督查机制。通过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平台,实现诊改任务的及时处理,实时监督,加强过程检查和指导,每学由质控办牵头完成教学诊改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绩效评价并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以学校章程为依据,全面清理学校各项制度和规范,建立“废、改、立”清单和计划。结合近年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探索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等新型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对学校和系部现行(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的全面梳理,建立“废、改、立”清单,报经学院审核后建立“废、改、立”清单和分年度完成进度计划,力争在2016-2018年完成新一轮梳理工作。由此引导全院师生提升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和丰富人才培养的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搭建并运行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平台

作为省教厅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平台建设诊改工作组组长单位,主动与工作组其他兄弟院校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探索并搭建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使每一项诊改任务实现PDCA循环过程,消除管理工作中“重目标和计划、轻检查和落实”的局面,达到每一项教学管理工作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目标,充分体现“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5月30日

7

―> 基本信息
―> 招生考试信息
―> 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 人事师资信息
―> 教学质量信息
―>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 学风建设信息
―> 学位、学科信息
―> 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 其他
 

版权: © 1998-2006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信息中心
地址:中国・德阳 四川省德阳市泰山南路二段801号 618000
电话:0838-2651110 传真:0838-2651119 备案:川ICP备030038